新视野
如何用脑袋走路
冯卫东在《校长》上撰文 教师是否优秀、成熟,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水岭就在于,他能否对即将发生的教育事实有所“设计”、预见、把握和调控,而要做到这一切,自然需要“动用”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当是教师自身的思维、思考和思想:他必须“用脑袋走路”。
“用脑袋”的意思是积极思考,而不是“跟着感觉走”,任意而为;“走路”即行动、实践。“用脑袋走路”指,努力将平日教育教学行为置于一定的思考、思想指导之下,既做到且行且思,行而后思,也做到先思后行,以思导行。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只有精彩地做,才能精彩地写:叙事随笔所叙之事来自行动,源于生活;倘若不是“精彩地做”,那就不能“精彩地写”;此时,如果“精彩地写”了,那一定是杜撰,是“忽悠”,对此我们理应力加反对、摈弃;退一步讲,即使人们容忍它的存在,那也必将出现“源”枯而“流”断的情形——事实上,没有人能够仅凭想象就写出真正精彩的故事,写出“生活中不曾有,逻辑上却可能有”的故事。
因此,写作叙事随笔的前提是,拥有值得叙写的教育事实。它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又是科学地、富有创意地“想”出来的。
怎样培养人文精神
刘长铭在新浪博客上撰文 人文教育、人文情怀、人文修养、人文精神等这些字眼儿,对中国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曾有媒体报道,某地考生的家长因担心池塘中青蛙鸣叫影响考生复习,遂将池塘里的青蛙全部毒死。可以想见,在一段时间里,这里的居民不能再体会“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了。
这与我曾经访问过的美国纽约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对青蛙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所中学的一个班出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我的想象中,这所学校里一定充斥着各种科学怪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校长在办公室里接待我们时,我发现她办公室里摆放着很多青蛙物件,有文具,还有各种卡通玩具。我问她为什么如此摆放?她回答说:“我是一名生物科学家,许多青蛙为人类科学献出了生命,我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它们。”这两件事都与青蛙的生命有关,但却透射出对生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日后有人来纪念池塘里的青蛙的话,他们会在心中默念些什么呢?
![]() |
![]() |
Copyright@2016- 白水教育综合服务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四马路 邮编:715600 电话:0913-6188800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陕ICP备17012795号-1 本站访问人次:242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