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新高考综合改革 简报 第二期 || 概念解读篇
概 念 解 读 篇
1.“新高考”之新
高考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居于龙头地位。“新高考”之新,不只是简单的“3+1+2”和“选课走班”的问题,它是以“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材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为杠杆撬动教育领域的一次综合改革,“新高考”之“新”的内核是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品格,使其具备自主学习力、持续发展力和面对复杂现实情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高考”就是要通过新的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用高考撬动“教改”,倒逼学校教育改革,让学校真正成为育人的沃土而非“育分”的工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以适应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的未来发展,真正地实现教育为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
2.“3+1+2”模式
陕西省新高考科目选择实“3+1+2”模式,即三门全国统考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
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 3门。
选择考首选科目:历史和物理两门 2选1。
选择考再选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4选2。
“3+1+2”模式产生12种选科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如下:
3.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预计自2025 年起,陕西省6 月份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3 个学科,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4.高考总成绩的组成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每科满分均为 150 分,总分 450 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 2 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 1 门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4 门再选科目中所选择的 2 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 100 分,以等级赋分转换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5.选课走班
选课走班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选课走班”就是“学生自主选课”与“学生走班学习”。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分类别、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并为每个课程建立资源丰富的学科教室。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与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同伴。上课时学生也根据不同课程去往不同的教室上课,不再局限在一间教室里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
开展选课走班教学应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学校不得为了增加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而挤占其他非选择考学科的课时。二是着力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购买服务、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等多种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三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新改扩建部分高中、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四是着力加强选课指导。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课。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学校不得强制学生选课。五是着力完善管理制度。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认真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
6.合格考
合格考就是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合格考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共 14 门。
合格考内容范围为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全省统一组织的合格考每门科目满分均为 100 分,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合格考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依据之一。合格考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同时也是普通高中学校课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7.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一参考”,就是“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人才选拔。这是国家给出的指导思想,由各省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8.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高中学校通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整理和遴选能够反映其综合素质水平的相关材料,学校对学生提报入档的材料进行审核、公示,接受监督。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省级管理平台统一管理。高校招生录取时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这些都在思想品德的考察范围内,比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参与这些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会作为思想品德的评价进行记录。
学生高中三年的所有考试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如发表文章、小论文、发表一些独创性解题技巧方法等,包括学科竞赛获奖,都会被作为学业水平项纳入评价记录。
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的体育竞赛等,如学生特别喜欢打篮球,在学校、省市组织的篮球比赛中能积极参与甚至获奖,或者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都会作为身心健康项目纳入评价记录。
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会演奏乐器、歌唱的好、喜欢绘画、跳舞、表演、书法等特长都是艺术素养的考察方面。
社会实践则重点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基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比如利用寒暑假时间去单位实习、参观或者进行社会调查,对一些社会现象撰写调查报告等。
9.高中生涯规划
高中生涯规划是指高中学生进行自我人生规划与设计,是高中学生根据自身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生涯规划教育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生涯规划意识,让学生认识自我,思考学习与未来专业职业发展的关联性,找到人生的方向。生涯规划教师用生涯匹配帮助学生意识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用生涯适应让学生理解在有些情况下生涯发展也要兼顾现实;用信息加工让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思路等。如学生选科和升学,学校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高考的各项变动并掌握选考策略,综合考虑心理素质、学业水平、社会发展、职业要求和大学专业要求等选择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的科目、高校及专业。学校在指导选择科目时,可指导学生将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多方听取意见,多对自身兴趣和爱好做出动态预判,掌握选择高考科目的操作方法。
责任总编:王永辉
郭学谦
主 编:马宁军
本期编辑:冯王林
![]() |
![]() |
Copyright@2016- 白水教育综合服务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四马路 邮编:715600 电话:0913-6188800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陕ICP备17012795号-1 本站访问人次:242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