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白水教育综合服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教育科研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怎样撰写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08日       发布单位:白水教育       供稿:白水教育       编辑: admin       浏览: 89次

1、研究性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列宁、毛泽东、江泽民都强调过。可是,我们的教师因为工作忙,时间紧,负担重等原因,没有很好地学习。于是,写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

(1)处处皆学问

爱迪生考助手:实验室门前有一棵什么树?——留意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几种很好的学习途径:报刊杂志(剪贴、摘抄)、科研书籍(写笔记)、学术报告(借专家的头脑思考自己的问题)、网上科研(搜索、下载)。

(2)研究性学习

不只是学生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而且,教师尤其需要研究性学习。

如教育方针的发展和变化增加了“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中增加了“为人民服务”,教育途径上增加了“社会实践”,教育目标中增加了“美”育等。

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具有时代特点的素质教育的目标。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没有别的目的。

(3)学习型组织

“十六大”提出要建“学习型社会”,南京市提出要建“学习型城市”,学校尤其需要建设“学习型学校”。

学习型文化:学习力文化、创新文化、速度文化、反思文化、快乐文化(《五种文化带你进入新境界》)

2、发散性思考

“思考”是什么?

是智慧的火花(本质);

是成功的阶梯(作用);

“多想出智慧”(毛泽东语);

“思考就是研究”(刘永和以为)

“发散性思考”,更是一种研究。

(1)深入性思考

是指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达到事物的内部或中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操作方式就是接连地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叫“打破沙锅璺(问)到底。”

有两个要点:一是追问原因,二是追问到底。

教育现象——(为什么?)——找到第一层原因——(为什么?)——找到第二层原因——(为什么?)找到第三层原因……

比如:德育低效;

比如:学生不愿意参加公益性劳动。

(2)缜密性思考

缜密性思考的特征是周密性和细致性,强调思考的完整和周密。对于思考的对象,无论是一个事物的若干方面,还是一种现象的诸多原因,还是一种结果的许多可能,要求一个不漏地找出来。

操作方式是多问几个“还有什么”。要点是穷尽一切可能。

教育现象——什么原因?——找到原因之一——还有什么?——找到原因之二——还有什么?——找到原因之三……

比如:德育低效。

(3)怀疑性思考

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一个盲从的教师教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操作方式是:问“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潦清的河水”

关于“减负”

(4)迁移性思考

是指思维信息从甲事物迁移至乙事物,也就是从甲事物想到乙事物。

迁移性思考操作方式:从“不也可以这样吗”引入。教育现象(甲)——不也可以这样吗?——教育现象(乙)。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人为我用

3、积累性写作

“文章是写出来的”,这是一句简单明了又深刻复杂的话。写,是一种深入的思考、周密的计划、经验的提升;写,是一种复杂的研究过程。

苏州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感受、记录自己思路开始,把这一颗颗的珍珠用教育理论的线串起来,那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

一要“新”

论文要写在别人的前头,写在别人后面的文章是无效的,这是时间的“新”。素质教育写的人很多,写出来的书也很多,没有新的观点,就不用写了。课程改革正在实验阶段,正是研究的焦点,应该深入研究,积极写作。

论文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写得和别人的一样是无用的,这是内容的“新”。《劳动节忧劳动课》作者想的就和别人不一样,而且还赶上了“劳动节”。

二要“小”

教师写论文和教授写论文不一样,我以为,一线教师写论文角度要小。先小后大,以小见大。

《论“素质教育”》——《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论“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

三要“清”

作者思路要“清”,文章层次要“清”。

《谈教育的“一切”》

《谈创造性的培养》

《论教学的三种境界》

四要“巧”

“无巧不成书”,无巧也不成文。别人想不到的,别人不敢想的,你想到了,这就是创造。

《模仿是创新的起点》

《“教教科书”和“用教科书教”》

《心教重于身教》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上一篇:怎样写课题开题报告
下一篇:陕西省基础教育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Copyright@2016- 白水教育综合服务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四马路      邮编:715600      电话:0913-6188800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陕ICP备17012795号-1      本站访问人次:2422834 

执行时间48ms